
她,是学术上的严师,恪守学术道德,带领学生在科研高峰上攀登;她,也是生活里的益友,洞察学生情绪,用关爱为学生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。从教二十载,马军平教授始终坚守“育人重于授业”的初心,将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置于首位,在三尺讲台与科研团队中,书写着一位高校教师的忠诚与担当。
科研反哺教学:让课堂思政“活”起来
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“管理研究方法”系列课程主讲教师。在教学过程中,马军平教授着重通过“科研反哺教学”和“专业思政契合”两个方面来提升课堂思政教育效果。
她将自己深耕市场营销领域的科研成果,包括基于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、高水平论文、专著、省级科学技术奖等成果内容,撰写用于课堂教学的管理教学案例所获的7篇“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”——如《环意公司的服务流程优化》、《江陵项目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》等——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素材。在案例研讨中,企业管理实践与国家战略、职业操守、家国情怀深度融合,引导超过千名学生关注现实问题,深刻理解何为“诚信服务”与“爱国主义”。她主讲的《管理研究方法》课程,也成功获评“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”。
以身为范:守护学术道德的“生命线”
学术道德是学术工作的生命线。马军平教授对此抱有“零容忍”的敬畏之心。她坚信,身教远胜于言传。从自身做起,马军平教授长期存档研究数据,坚持每周举行团队学术讨论会,对研究过程进行透明化管理和严格审核,为学生树立了严谨治学的标杆。
在带领“数字化营销与决策”团队时,她制定了详尽的《研究生培养要求》,对每个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与指导。例如她曾有研究生因实验设计不够严谨被要求返工,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终的心悦诚服,两个月的“折腾”使学生彻底明白了“规范研究”的价值。正是在这般“较真”下,马军平教授为团队营造了风清气正、合作创新的优良学术风气。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均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,以及市场调查大赛省一等奖、二等奖等的成绩。
言传身教:回归“爱护学生”的教育本真
“教育的终极产品不是论文,而是人。”这是马军平教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进度,更深入他们的性格、家庭与成长背景,尊重每个人的研究兴趣。
她一方面注意系统化知识传授,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,如认真备课、严格把关学生论文质量、正确对待学术争议等,来示范正确的师德师风。对于每一个学生,她都亲历亲为谆谆教导。在日常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,她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导师的关心爱护,为学生撑起一片即宽松又严格的学术环境。平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,及时找学生谈心,通过这些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,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在科研过程中的进步。
经验启示:师德是教育的根本底色
马军平教授的经验启示我们,师德师风建设绝非虚言,它体现在三个坚实的维度:第一,自律是基石。教师自身严守底线,是对教育事业最庄重的承诺。第二,育人是核心。大学教育关乎青年人格塑造,教师的品德是对学生最直接、最深刻的影响。第三,学习是动力。不断精进教学科研能力,是胜任工作的根本,亦是师德最朴实的体现。
马军平教授用近二十年的坚守诠释了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深刻内涵。她是一位默默的耕耘者,在学生心中播下求真、向善、唯美的种子,静待其开花结果,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。

